社情民意2014年第19期
2014年06月24日

  关于宿州市一初中东校区校产前景问题的舆情及建议

  宿州市第一初级中学东校区,原为宿州二中老校区。该校区已有长达六十多年从未间断的办学历史,成为安徽省一方名校,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该校区不仅是一座校园,而且是我市的一座文化地理坐标,已经成为我市城市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保留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组群,留住城市记忆,已经成为一项庄严的使命。

  一、关于该校区的前景问题的舆情反映

  坊间流传较多的是:政府已将该校区连同汴河路南的科技文化广场都卖给苏宁电器了;苏宁电器要在广场进行商业开发,而将“宿州二中老校区”的一部分改建为广场和步行街;今年夏天就扒掉该校区的教学楼和科学馆,并清理其它相关建筑物。这种传言的真实程度姑且不论,但在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中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客观的存在。民众议论纷纷,对宿州二中高中部被搬迁到开发区了,还要毁掉现为一初中一部分的老校园,到底想干什么?政府这种做法是重视教育吗?是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吗?是留住城市记忆吗?他们的质问太多了,言语也不太好听,在此就不有闻必录了。这座校园从教学楼到科学馆的建筑质量远远高于宿城一中和宿州二中两校新校区任何建筑的质量,预计再使用七十年以上都不会成为危房。如果贸然拆除这些教学设施,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导致激化社会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的激化,同时将留下宿州城市建设及其文化建设的败笔!至于科技文化广场问题,反对用于商业开发的呼声更高,笔者将另行反映。

  二、关于对原二中老校园处置的建议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市建设。我市的房屋征迁和城市改造的动作已经够大的了,不必在拆除学校这样的敏感问题上仓促决策。对于城市建设中一时难以预知后果的问题,最好是借鉴当下流行的“反规划”理论,让时间去消化矛盾,让实践去检验得失。

  第二,牵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做到协商民主。一初中东校区的校园,关系到市内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学问题,与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便利学生就学这个角度考虑,校园的前景问题,应当召开市民听证会,但不能把协商民主变成“程序民主”。

  第三,召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论证“宿州二中老校区”在宿州市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尽量留住城市记忆。校园内现有香港“邵氏基金会”赞助建设的“逸夫科学馆”一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类建筑在全市也不多见。况且拆除“逸夫科学馆”必须征得香港“邵氏基金会”的同意,这类建筑物能够保留的应当尽量保留。

  第四,为提高作为国有资产的老校园利用率,政府应按照“宿州二中老校区”依然用于教育的承诺,继续在此办学。宿州市一初中将在今年秋季从东校区全面搬迁到原为宿城一中校园的西校区,而作为“宿州二中老校区”的校园将出现“空心化”问题。其用途可有四个选项:一是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进一步巩固我市“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二是责成一初中将其建设成一座“寄宿制初中”,吸纳农村外出打工者的子女入学;三是将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整体搬迁过来,将十二小局促的校区纳入城市建设新规划,既保留了“宿州二中老校区”, 又扩大了十二小的办学空间和办学规模,同样起到进一步巩固我市“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作用,也置换出城市建设的新空间;四是因宿州二中依旧在该校区办培训部,政府仍就委托宿州二中管理,待政府决策正式出台后再作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