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16年第10期
2016年08月09日

  关于我市“互联网+农业”的建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逐步进入智能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农业”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一、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互联网+农业”是借助现代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全新命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观念落后,接受互联网能力差。就目前来讲,我市互联网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通宽带的村、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仍很少,互联网普及率低。很多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老化,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差。

  (三)缺乏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及网络技术人才。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还不完善,网络农业信息不全面,信息量不够丰富,数据分割严重,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信息需求,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艰巨。同时,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相对较慢,缺乏专业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不能很好的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与应用。

  (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势必要求农业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实现“互联网+农业”的主体。因此,引导、鼓励、支持和培育现代农业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实现智慧农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关键。就目前我市农业现状看,只有通过大面积土地流转,才可能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才能为“互联网+农业”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和现行土地政策等因素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整合困难,绝大部分的土地仍然处于小规模、碎片化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经营状态,这就给“互联网+农业”的推进带来巨大困难。

  二、推动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尽快制定 “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推进格局,将“互联网+农业”打造为能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二)逐步有序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建设。逐步有序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农业大数据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面向广大农民、企业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三)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