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16年第48期
2016年12月14日

  关于深入推进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推进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统筹推进城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教育布局规划,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科学配置区域义务教育资源,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老城区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通过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利用三年时间,对现有老城区所有学校实施校舍安全提升改造,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条件。

  二、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充分放大优质资源

  大力推进学校集团化办学、教育共同体建设和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合力帮扶薄弱学校,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和共享度。着力推进优质名校办分校教育模式,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通过薄弱学校挂靠优质学校,采取实质性整合。对城区初中有效整合,设九中、十一中两个集团校,将五中、八中并入九中,沱河中学并入十一中。撤并三八中心校城南小学、六里小学、三八小学、十小分别并入十二小、雪枫、一小等学校。实质性整合学校实行一个法人单位,分校区管理,师资总校管理调配,随机有序流动。探索一体化办学,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组织教学、统一安排科研、统一质量管理、统一考核奖惩。在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的同时,由优质教育学校牵头,选择4-5所学校组建成托管型教育集团。优质教育学校为集团总校,加入学校为分校。集团内部采取托管式管理,即分校保留原校名、原法人资格,增挂集团总校分校校名,分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由集团总校负责,由总校安排教干到分校担任校长,安排骨干教师到分校承担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全面负责分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合理流动制度

  健全校长教师流动制度。以“区管校用”和“区域协调”为导向,加快公办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构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完善校长教师流动的政策措施,教师编制按照集团总校单位核算,结合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建设,促进校长教师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区域间适当交流。校长在同一所学校的连续任期原则上不超过2届,每届3~5年。教师包括骨干教师原则上应按每年不低于15%的比例进行交流。

  四、严格规范招生制度,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根据就近入学的要求,科学确定划片方式。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严禁擅自跨区域招生。严格控制班额,小学初始班额不超过4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并预留部分学额以供转学之需。结合实际制定“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实施细则,统筹合理安排,保障学生入学权益。同时,要建立完善生源有序调剂机制,将老城区优质学校空余学额,面向集团学校片区,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实施生源合理分担与流动,解决生源分配不合理问题。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在规范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开齐上好体育课、艺术课及各类实验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课业负担状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理念评价教育和学校。整合教研、督导、师训力量,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统一管理、统筹指导。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鼓励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全面落实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促进各类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