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19年第17期
2019年05月14日

 

关于加快建设立体停车场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机动车辆迅速增多,停车需求增加和停车场地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学校、医院和老城区街道等人流和车流密集场所,车多位少的问题尤为突出,因车位引发的争议和摩擦也时有发生。停车难加剧了交通拥堵,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诸多困扰,对市民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通过治理违规占道、统一划设车位、规范停车管理等措施,城区地面停车潜力已充分挖掘,容量已接近饱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且受原有街道布局和建筑物限制,在老城区难以普遍推广。相比之下,建设立体停车场,土地利用率高,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规模可大可小,比较灵活,是符合本市市情和城市功能建设发展趋势的首选方案。为加快城区立体停车场建设,尽快解决停车供需矛盾,顺应民意,推进“创城”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

1、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对市区现有停车设施的数量、结构和布局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清底数,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对停车需求和供应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城市停车设施总体规划和立体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

2、明确重点,分类实施。城区土地资源紧缺,新建停车设施应以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为主。老城区是停车设施立体化改造的重点区域。公共停车场,无地下停车场库的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停车场,可根据停车需求,分期分批实施立体化改造;居民住宅区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小型立体停车场(楼),疏导车辆进场(楼)停放,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周边小街小巷路内停车泊位,还路于民。

3、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土地使用、规划立项、财政投入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化经营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积极探索政府投入公共资源,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的合作模式,通过有关扶持政策,保障投资人合法收益。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设立体停车场对外开放,按规定收取停车费。

4、智能管理,提升效率。一是引进智能化立体停车设施,对公共停车场、对外开放的单位停车场,同步进行立体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变人工收费为自动缴费,减少进出场时间,缓解进出场拥堵,提升停车泊位周转使用效率。二是建立本市城区公共停车场、重点单位停车场的车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引导车主以最短时间快速进入空闲车位,减少因找车位占用道路的时间,提高停车场车位使用率,降低闲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