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城市公园广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2013年09月02日

 

城市的公园和广场是市民日常休闲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园广场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市民群众的满意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公园广场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批公园广场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不但优化了城市环境,也极大的提高我市园林绿化创建三大核心指标,使我市顺利实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
但是在公园建设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建设品味亟需进一步提升。如公园建设管理中的人本意识、文化内涵、城市精神等方面都难以彰显体现,不但直接影响了我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也影响了我市城市品牌的打造。
一、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内涵彰显不足。公园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商业步行街等相比较,公园广场更集中地反映社会文化,并且包含了更多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更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更能彰显一个城市的魅力个性。如,淮安在沿河广场上树立   十余根石柱,雕刻当地历史名人故事,让当地市民读之有着无比的自豪感,外来人员阅之能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湘潭,在沿江广场上树立毛泽东、刘少奇等伟人亲民雕像……。而我市的孝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及内涵并没有得以彰显,作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红色教育也没有得以强化,仅有的几处雕塑也没有显示城市个性魅力。
二是人性化理念彰显略显薄弱。如在目前的广场建设上,市民群众休闲桌椅偏少,原有的也因维护更新不及时,甚至被人为损坏,给市民带来休闲带来不便;在公厕上,依然采取收费养厕的办法,不但给市民带来不便,而且有些文明意识不高的人在夜晚随处大小便。在东环公园,甚至出现大白天在环城河便方便的现象,导致河边气味臊臭;树木偏少,尤其是较大的树木偏少,目前雪枫公园因树木枝叶茂盛,成为居民最乐于休闲之地,而其他的一些广场休闲功能明显不足。
三是小型公园广场数量、密度不够。公园作为城市的主要绿色空间,在市民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城市需要综合性的市民公园,也需要街区的小公园。现代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只是作为个人与自然交流的环境,已经成为有助于公众休闲、健康,引导公民意识和增加其自然常识的环境。而目前我市公园广场基本处于沿河(环城河、沱河)和几处较大规模的雪枫公园、银河广场、三角洲公园、中心科技广场等,而街头“口袋公园”(Vest Pocket Park)(也称袖珍型公园)公园及广场严重匮乏。在明日世纪花园小区东端的十字路口西侧的一片小型公园占地仅仅三百多平方米,但由于近日要在该地进行房产开发,也被圈入,极有被破坏的可能。口袋型公园面积小,从车行和步行交通线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尺度宜人、远离噪声,围合而有安全感的室外开放空间。小型公园广场应该无处不在——它们向一个个点一样遍布城市中心,可能在上班的路上、回家的路上、还可能在你吃午餐的地方。口袋公园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它能够极大的方便附近居民,作为小型活动空间、儿童游乐空间、会见朋友的交谈空间、午餐休息空间等。
四是商业化氛围太浓。公园广场应该给人的印象是幽静的树林,干净的绿地,舒适惬意的环境……但在无孔不入的商业化手段操作下,“公园、广场”正慢慢失去其本来面目,隔三岔五举行的售卖活动,一些游乐设施,正规或不正规的商铺小贩,挤占公园的公共空间,大有把公园变成商场之势。公园广场正日益被商业所“蚕食”。如,中心广场为甚。中心科技广场设施因经常举办商业活动而损坏严重,苗木成活率较低,环境较为脏乱……当然公园广场和商业并非天生的敌人,一些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商业行为,不但可以弥补维持公园运营费用的不足,更可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但公园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动态、可控的,突然加剧的商业活动,不但对公园的“领地”形成了“围剿”,也让公园之于城市的作用被篡改,让市民失去了赖以躲避喧嚣的最后一个场所。大型游乐项目虽然为市民带来了娱乐,但与对公园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所造成的破坏相比,代价不可谓不沉重,游乐场和公园最好还是分开而建为好。现代公园一般由政府修建并经营,这决定了它的公益性质。而管理方往往为弥补管理维护及运行经费的不足,总是想方设法兴建其他娱乐设施、不断举办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成为一些公园广场乐此不疲的事情。过度商业化让公园广场的公益性质逐渐变味,逛公园也从休闲行为变成了商业娱乐“消费”。让公园广场回归其本来面目,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更需要公园具体的管理、经营部门舍利而取义,让公园广场成为较为单纯的休闲场所。
二、几点建议
(一)彰显亲水理念,打造亲水空间。现代大城市中的河流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段,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目前,我市正处于城市快速成型的关键时期,培育良好的生态特色,不仅是对现有优势的发挥,更是对未来强势的构建。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放大自身优势,营造水韵特色,打造亲水空间,彰显城市个性。汴河、沱河是我市难得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我市这一优良自然生态资源,牢固树立建设“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河畔特色生态城市”发展目标,放大自身优势,必须迅速完善规划,明确目标、措施,以营造生态水系为目标,全力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继续扎实做好沿河风景观光带,成为集游览、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靓丽风景线,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河滨城市画卷。
(二)彰显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内涵、没有灵魂的城市。我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园林景点建设上,充分挖掘历史底蕴,突出地方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注重在公园建设中不断融入书画之乡、灵璧奇石、淮海战役等名人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间文化等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因素,不断丰富和凸现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城市特色品牌,以彰显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
(三)彰显人本宗旨,打造休闲环境。首先要合理规划建设街头“袖珍”园林景点,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空间,营造和谐城市居住环境,也能够提升中心城市绿地覆盖率,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其次要有效降低甚至杜绝公园广场各类商业性活动。建设一条商业步行街,增加商业吸引力,减少公园广场各类商业活动压力。第三,合理设置公园广场公厕。公厕是城市的缩影,折射城市的文明水准,反映城市文化品位。要将公园广场公厕的外观设计同整个环境相协调,要体现所在公园或广场的文化主题。在管理上,要实行免费如厕,不但方面群众,而且能够减少一些不文明的市民在夜间随意大小便;第四,严格杜绝市民在公园广场遛狗现象,确保环境整洁和群众安全;第五,增设一批休闲桌椅及健身器材,以彰显人本精神。
(四)彰显城市精神,打造城市个性。创新、发展、和谐、诚信是我们宿州城市精神的精髓。在公园广场建设上也要给予彰显。在公园建设上,要体现“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要追求自然的美感,尤其在滨河公园的建设上,要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通过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布局和情境,形成含义隽永、趣味盎然的人工自然环境,通过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营造园林的意境之美;在广场的建设上,要体现发展、开放的城市精神,要通过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显现出宽广、开放、发展、诚信的城市时代精神,着力彰显出富有个性魅力的新宿州。
 
                       反映人:市政协委员  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