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把城市发展向纵深推进
2013年09月02日

 

 


城市的最基本问题是城市能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长期以来,对于城市发展与管理在认识上一直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发展轻管理思维模式,从而存在着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把城市发展简单地理解为GDP增长和物质性扩张(城市面积、建筑物以及道路的量数),并常以GDP指数攀升作为炫耀城市发展政绩的指标;二是把城市管理中的“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单一主体下的行政行为,致使城市的规划和决策在城市建设的起步环节——城市建设设计上就严重缺乏各种人文因素和未来发展预期。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规模成倍扩张,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且量变逐渐加大,由此带来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压力日趋凸显;剧增的车辆迅速推进城市步入“机动车时代”,交通拥堵、停车困难以及城市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居民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分享诉求和城市服务诉求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意识和维权意识更加强烈。民众深感城市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各种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惑和烦恼;城市的管理者面对日益膨胀的社会问题倍感迷惘和无奈,城市公共管理将迎来更加艰巨的挑战和考验。这其实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推进中,直接决定了GDP、CPI增长的可能性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的现状迫使人们反思,我们所沿承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能否满足不断增多的城市人的基本需要,这不仅考验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体现出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深层课题。
从近年来我市城管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我市的城管建设既存在着量的不足和技术落后问题,又存在质的陈旧和不高问题;既有理念方法问题,又有制度体制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启示性建议,希望以此加强和创新城管方式,推动我市的城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量的不足与技术落后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城市快速发展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配套
随着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排水、供水、供电、道路交通设施、垃圾处理、车辆停放等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容量,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尤以人口、商业、住宅集中的老城区最为突出。人口密度大、就业难、道路窄、停车难、基础设施不足、陈旧,各种污染严重等,折射了整个城市管理中所困惑的问题。
老城区城市规划建设既有先天规划之短视,也有后天建设之不足,虽然城管部门多年一直不懈努力,但因种种社会问题集聚凸出,加之城市管理投入匮乏,使城市管理工作难有明显突破,一直处于负面和被动的社会舆论漩涡中。
(二)城市发展的资源性瓶颈
随着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电、油等能源的消耗迅速增加,并在使用高峰期频频出现危机,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能源危机的出现,一方面是对能源需求的增加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消耗大量能源的快餐式城市消费生活和生产方式造成的,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等能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落后的公交巴士浓烟滚滚,耗能污染严重;公车使用缺乏有效监督;节能减排目标落实流于形式;高新尖端技术、产品的引进和研发可望不可及。“发展”一词更多的含义就是复制,缺乏实质性创新。
(三)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高密度的建筑和车辆的剧增,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域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种环境污染,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高成本投入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十分有限,有效应对环境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城市区域环境治理政策和制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剧增,废气排放和噪音对城市生活环境与市民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汽油、柴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消费造成城市温室效应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据科学检测,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状物质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从这两种物质的排放量来看,氮氧化物中的70%和所有的悬浮颗粒状物质都是来自于柴油机动车的废气,这种柴油汽车废气中的悬浮颗粒状物质是导致呼吸器官疾病的主要因素,具有较强的致癌性。
     建议:
1、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2、城市公共用车尽量更换为电动汽车,新式柴油车。先行的星辰巴士公交车应尽快淘汰,通过招标引进节能环保公交车;对于非公用车,规范汽车废气净化器的市场化,促进低公害汽车的普及。
3、建立节能减排目标细化和落实考核制度,设立网络监督机制。
     二、体制性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一)层级较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成本很大
目前我市的城管体制依旧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造成职能交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重复支出、成本加大,甚至出现以权谋私、截留占用公务管理资金现象、社会矛盾积聚等社会问题。
建议: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的简约式管理。
减少管理层级的简约式城市管理模式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为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成功推行。实行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体系的简约式城市管理体制,缩短管理组织环节,节约有限资源,科学合理设置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十二五”宏伟蓝图的实现十分重要。随着社区管理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扩展,街道办事处的职能更加模糊和淡化,更多的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更适合社区这样的社会组织来完成,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级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直接用在公共管理一线上,更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减少社会矛盾。包括铜陵在内的20多个城市撤销街道办事处的改革也是有鉴于此。目前这项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我市虽然未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也不应成为最后一个跟风者,我市客观上早已具备做得更好的条件和优势。
(二)主体混乱、职能交叉、责任不明
目前我市的城市管理职能还是市、区城管部门主导下的分片划线管理模式,管理主体混乱、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常出现各自为政,分头执法,利益相争,矛盾扯皮等问题,而真正用在城市卫生管理第一线的社区卫生管理费一直缺口很大,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影响了整个城市文明形象。虽然我在2010年4月6日“水费捆绑卫生费”的社情民意已被采纳和正在实施,但是整个城市管理的合力尚未形成。
建议:变“交叉重叠”为“合力推进式”管理体制。
市、区城管部门应尽快归口合并,指导、帮助、支持社区等社会组织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把城市管理向纵深推进  
(三)城市管理体制单一、僵化
长期以来,我市的市政建设和管理都是以政府投入和管理为主体的一元化体制,由于我市经济相对依然落后,政府对公用事业方面的投资能力十分有限,这就大大地限制和约束了城市管理的多元化,在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服务诉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必然让城市管理者倍感困惑和烦恼。
建议:有限打破城市管理体制单一、僵化的局面
限制性地引入竞争机制十分必要,对于那些可以放开、能够放开的部门尝试采取招标制,吸收民间资本,促进市政事业的市场化,完善相关价格体系,引进受益者负担,上下分离等办法,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促进公众参与,可以有效改善一直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的行业和部门的经营效益,对于减少财政负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当然,对某部门和行业的放开,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及时有效的监督和资格准入取消制度必须同时建立。
(四)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为:对全市实施城市综合管理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城市综合管理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指导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协调解决城市综合管理中有关重大问题;对城市综合管理实施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总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具有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稳定文明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在城市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多元化、区域发展格局日益多极化的今天,不能再仅仅依靠单纯的物质性经济开发手段和传统的空间规划方法,而是必须通过建立高效的经济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城市管理融投资机制和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各项城市活动的整体效率与综合效率,并最终实现“十二、五”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