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入园难”需要政府发力
2013年09月02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公众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让孩子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已经成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而由此引发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强烈。虽然,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在逐步落实,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却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仅有的几所公办园容纳不了拥挤而来的适龄幼儿。每逢报名之时,就出现人潮如海,日夜排队的窘况,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愈来愈突出,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可见,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主导在政府,只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创造条件,勇于担当,加大投入,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才能逐步扩大,供与需的矛盾才能逐步缓解。笔者认为,解决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建议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公办幼儿园
我市城区学前教育“入园难”根源在于公办幼儿园校较少,仅有的几所公办幼儿园办园规模较小,园校面积不足。因而,政府部门应当将规划建设一批优质的城区公办幼儿园校纳入教育发展议事日程,彻底改变现状,提高公办幼儿园容纳率,扩大公办幼儿园校建设规模。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优先发展的贯彻落实,更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不仅考验政府的眼光与魄力,更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民本意识。城区幼儿园校建设相对农村幼儿园校建设阻力更大,投入更多,涉及土地、资金、规划等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政府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正确面对,肯于发力,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二、严格管理,完善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
《纲要》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在公办幼儿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工作的扶持力度。严格落实完善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对于新建小区用地审批过程中,要规划足够面积的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保证小区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学前教育资源。对于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可以采取公办接收、民办自助的两种模式,一是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交由教育部门管理使用,建立公办优质幼儿园分校,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二是采取民办教育体制,政府监督,教育主管部门监管指导,自主办学。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缓解了政府学前教育集中投入的经济压力,扩大了学前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覆盖率,为解决“入园难”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三、增加编制,建立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新机制
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包括园校建设,而且更包括师资力量的补充。政府部门不仅要在园校建设上扩大幼儿园校的办学数量规模,而且更要在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上重点加强。增加学前教育师资的编制数量,建立动态的编制管理机制,在师资力量上对学前教育重点支持,满足新建园校对教师的需求。
四、加大补贴,实施学前教育助学券发放工程
《纲要》批出要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伴随城区适龄幼儿“入园难”等价的问题是“入园贵”。事实上,城区一些民办幼儿园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保育水平上并不亚于公办优质幼儿园。但是,普通民众却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学费的昂贵,让人无以承受。诸多家长只所以选择公办幼儿园不仅看中的是其教育水平,更看中的是其相对较低的学费。民办幼儿园以经济利益作为重要的办学取向,要求其较低的学费不现实,因而政府就需要在加大入园补贴上突破,借鉴发达地区的一些经验,对适龄幼儿家庭发放“学前教育助学券”,对在有资质保证的优质民办幼儿园接受学习的家庭政府发放的助学金,以实现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引导幼儿入学的合理分流,减轻普通家庭的入学负担,缓解公办幼儿园的入学压力。同时,政府要重点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重点补助,力争让每一位幼儿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市政协信息员  梁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