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2013年11月26日

 

    近些年来,我市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大力开展“土地整治”、“道路整治”、“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陋习,垃圾围城、围村、围河、围路等现象普遍,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依然严重。主要表现:一是农村普遍缺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一般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生活垃圾随意露天堆放,塑料瓶、包装袋等生活废弃物随处可见,农村广阔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二是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有毒物质的大量残留。过量的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的富营养化,污染土地,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三是家禽、家畜基本上是放养,粪便随处排泄,导致蚊蝇滋生,卫生状况十分恶劣。四是村级道路两旁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影响交通。为此,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以下几点建议:

    1、扩大宣传,提高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环卫意识教育,加强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和农村中小学生的环卫教育,开展环卫知识下乡活动,让环境保护深入广大农村,引导人民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

    2、建立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垃圾体系采用先规划、后设计适合农村地区分散、小规模和低成本的建设模式。优先保障安全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的改善,针对农村不同类型水源的净化和安全消毒,逐步推广分散、高效、集群的配套饮用水处理和垃圾、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加快饮用水安全工程和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污水、垃圾的治理,应用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技术,水体修复技术和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使农村生活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3、加大对农用化肥农药的监测和跟踪监控制度。将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应用到对农产品的各生产环节,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环境监测部门要对施药后的农作物和农田适时进行检测,并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情况跟踪监控。加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尽快完善技术配套,并大力推广。 

    4、加强对残膜的回收利用,加大对农膜生产企业的监管。杜绝使用强度低、寿命短的劣质农膜。尽快制定有关土壤农膜残留标准的政策和奖惩措施,加大农贸市场、商店使用塑料袋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广使用环保袋,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杜绝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

    6、加大财力投入,完善考核机制。一是要设立公共财政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逐步解决农村生态环保管理、运营经费不足和城乡用水不同价的问题。建议资金向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农业面污防治示范项目等生态环保项目倾斜。同时,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经营权承包、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探索农村道路、安全饮用水工程、公益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二是要针对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的情况,在乡镇编制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完善工作机制,配备环保专兼职人员,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干事的问题。三是要建立村级组织环保治污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在村规民约中的分量,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加强农村环保和治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快美好乡村建设。

 

                                                                                                                                                            萧县政协   泗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