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著作
2013年09月04日

 

 

四、文史资料著作

 

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于2005 年开始运作,历经9 年时间,编辑了《安徽文史资料全书· 宿州卷》、《中国大运河》画册、《运河名城· 宿州卷》、《宿州政协志》四部著作。

一、《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宿州卷》

《安徽文史资料全书》是由省政协领衔主持,各市政协分卷编纂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安徽文史资料全书· 宿州卷》于2005 年上半年开始运作,历时两年得以成书。这项工作得到全市各县区政协的鼎力相助。他们把20 多年来所编印的各辑文史资料书籍全部送来供选用,加上市政协编印的3 辑总共29 辑(本)。县区政协还陆续送来一些库存文史资料以及当地地方志办公室及党史研究室编印的有关资料,另从省政协编印的文史书刊中挑选的有关材料,累计有980 多篇文章。对入选篇目经过多次研究,最后确定为320 多篇。这些篇目基本上能够反映宿州市自鸦片战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100 年左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情况。市委、市政府对编纂该书十分重视。县区政协的领导、文史界的专家、各民主党派的学者、知识界的民主人士以及有关部门对编纂该书给以热情支持,有的还倾注了较大的精力。全书在编辑时,按照编委会所规定的体例以及行文要求,对原作都作了必要的修订,有的作了较大的修订。在统合全卷成型之后,召开专门审稿会议,集中各有关方面智慧及建议,又作了一次较大修改,然后送交全书编委会审定。2007 年7 月18 日,该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印3000 册。

此卷由江荣福任主编,戴兴华任副主编,北辰、刘安华、李乐武、梁兆辉、梅国庆、黄保礼、焦秀銮为编委。

二、《中国大运河》画册

为进一步推动大运河“ 申遗”工作,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六省二市,35 个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通过协作,组织征编、出版了《中国大运河》画册。市政协承担了画册中宿州部分的征集和编辑任务。

隋唐运河中的通济渠河段,亦称汴河或汴渠,西起河南洛阳,东至江苏盱眙。今安徽境内河段,上自濉溪入境,下迄江苏泗洪马公店。流经宿州埇桥区、灵璧县和泗县的河段,全长112 公里。至今泗县境内保存长约40 多公里的古汴河河道。

古宿州,位居古汴河中段,扼汴运咽喉,又地处北接徐州、南连濠(今凤阳)寿(今寿县)的南北通衢要道。古汴河漕运繁兴,遂使该地成为“舟车会聚、商旅云集”的水陆码头,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凸显。为确保汴河畅通,唐宪宗元和四年(809 年),诏令在此设州,派兵驻守,此为宿州建置之始。北宋时,由于宿州河段漕运的繁忙和城市的繁荣,大诗人苏轼称其为“此去淮南第一州”。此书收录了通济渠故道、桥铁树、宿州老城鸟瞰图、考古现场、闵子祠、虞姬墓、探花府、皮影、泗州戏和隋堤发掘物等16 幅彩图。

《中国大运河》画册于2008 年2 月开始搜集资料,至2010 年5 月历经2 年多时间成书。此书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承编。我市政协主席姜元担任编委,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李景兰、黄敬玺担任编辑,于兆勇、王彩法、刘志军、伯德恒、张登高、单永玉、武正润、罗军辉、赵承金、韩飞等担任摄影、撰稿,主编《中国大运河》画册中的宿州部分。

三、《运河名城·宿州》

2007 年12 月,市政协按照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安排,承担了《运河名城· 宿州》编写任务。2008 年1 月,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正式启动该项工作,组织人员

编写。前后历时五年,数易其稿,第一章第一、二、三节,第三章、第四章由王彩法编写,第五、六、七、八章由常洪编写。第一章第三节分别由灵璧县政协、泗县政协提供初稿,

王彩法改写。第二章原由单永玉编写部分初稿,后因本书体例需要,第一至第六节由王彩法另行撰写;第七节由高雷提供资料,王彩法整理。第九章第一节由宿州市建设委员会提供初稿,王彩法改稿;第二节由高雷编写。赵承金、张登高参加了部分章节相关文字的讨论与编写。全部文稿撰成后,由常洪、王彩法统稿。文稿的三审、四审和定稿等阶段的增修由王彩法负责。本书从框架结构设计,到章节编次、材料发掘、内容取舍、文字润色,主要由王彩法负责。

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高度重视本书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市建委、市文化局以及统稿人员所在的宿州学院、宿州第二中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参阅并引用《话

说宿州》、《宿州文物》、《宿州书画》、《宿州印记》等书中的部分资料。

中共宿州市委书记、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宏鸣为本书作序。他对此书的编辑出版给予高度评价。

宿州是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滔滔河水中孕育、诞生、成长。大运河给宿州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我市经考古挖掘的遗址有:运河遗址、埇桥遗址、宋代码头遗址、花石纲遗址、张氏园亭遗址。值得注意的是,泗县境内自唐河口以东流往洪泽湖的通济渠河段,全长约27 公里,仍在发挥着防洪、供水、灌溉的功效,是隋唐大运河弥足珍贵的活态遗址。国家将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向联合国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宿州作为大运河沿线35 个重点城市之一,参加了国家申遗工程。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起组织大运河沿线城市编写《运河名城》丛书,是国家申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克服了人员分散、文献缺乏、经费紧张等困难,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工作,历经五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编修任务。2012 年6月,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共印制6500 册,在同类书籍中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