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善成:密切联系群众 推动政协工作重心下移
2013年09月03日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一届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人民政协与各界群众有着天然联系,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新形势下,政协组织要在强化群众观点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政协工作重心持续下移,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人民政协民意表达功能。民意表达功能是最具政协特色的功能。执政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把人民政协作为特殊的民意渠道,倾听来自人民政协的各种声音。政协一头连着党政机关直至党政高层,一头连着基层平民百姓,既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从其他渠道不易得到的信息来源,也为广大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工作提供了独特视角;可把一些滞留于下层、散佚于民间的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和鲜活情况,通过政协的“直通车”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给党政机关和决策者。为此,既要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及时掌握社会基本情况和基层群众诉求,为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又要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加强教育引导和解疑释惑,把党和政府的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积极探索开发建设“网络政协”的方法与途径,利用网络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心声,征集调研课题、大会发言和提案线索,搜集来自各个层面的民意民智,使之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
  其次,要积极参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利益格局多元、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多发,利益协调和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政协协商民主以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兼顾为主要特点,以达成共识为原则,对于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疏导社会矛盾,形成合理、协调、均衡的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为此,要认真总结政协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步完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努力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意见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方面,发挥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功能优势和渠道优势,重点围绕社会建设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协助党委、政府探索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组织委员开展为促进社会和谐“撰写一份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参加一次视察、参与一次化解社会矛盾和理顺群众情绪工作”的“五个一”活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
  第三,积极探索政协工作机构向下延伸。目前,我国政协组织设立到县级。基层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前沿,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与各界群众联系更为直接密切,更有责任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推动基层政协工作机构向下延伸,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党委、政府凝心聚力,为党政中心工作助力给力,有利于人民政协更近距离地贴近和联系群众,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民主的有机结合。《政协章程》中规定,“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务委员会决定”。这一规定可以作为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依据。依托这一平台,各级政协委员可以更加直接地融入基层、农村、企业工作一线,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更好地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而且可以围绕基层问题参政议政,拓宽街道工作思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成为街道和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第四,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如何让政协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走进政协,始终坚持履职为民,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成果上惠及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贯彻“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的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听取基层政协、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集中解决政协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存在问题,深入剖析产生原因,切实拿出整改措施。改作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既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要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把握好这个“加减辩证法”,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向深处改,向实处改,就能在政协履职过程中最大程度释放改作风的红利。 (作者单位:青岛市政协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