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流通业发展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2013年06月04日

加快我市流通业发展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市商务局课题组

 

    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和促进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载体。研究和促进流通业的发展,加快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优化产供销流程、增进城乡居民消费,是现代经济发展前沿的重大命题。现结合我市流通业发展现状,对如何加快我市流通业发展步伐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流通规模不断壮大

2001年以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低。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亿元,创九年来新高。总量和增幅均比2005年提升2个位次。今年1—6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6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二)流通贡献不断加大,产业地位逐步提高

  2006年全市流通业实现增加值32.8亿元,占全市GDP的9.14%,占第三产业的26%。在服务业占比中分别超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0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2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20个百分点。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上缴增值税1.75亿元,占国税当年增值税收入的24%,上缴企业所得税5149万元,占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收入的64.5%。从业人员35.2万人,占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10.55%,超过制造业2.7个百分点。流通业已成为我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三)流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以华夏商社、宿州商之都、光彩城大市场、恒丰大厦、尚都家俱、泗县虹都大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商业网点建成投入使用,初步改变了我市过去商业网点“少、小、散、旧”的落后状况。目前,在建大型商业网点有:机动车配件市场、奇石大市场、尚街国际新天地及大润发宿州综合超市等;正在前期筹备的大型商业网点有:沃尔玛宿州商业综合项目、华润苏果宿州综合超市货架项目、华夏世贸广场项目、农机汽车城等;武夷商城由安徽服装协会重组后,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造,改造后将成为宿州市休闲、购物现代都市商城;皖北蔬菜批发市场、砀山惠丰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工程都在紧张筹备之中。

  (四)现代流通方式加速推进,商业经营主体多元化

  随着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仓储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的开设,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兴起;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迅速发展;国际快餐巨头肯德基、知名休闲餐饮上岛咖啡、迪欧咖啡等先后进驻我市。县以下商贸流通企业基本由个体、私营经济主导。商业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

  (五)会展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加快

2006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宿州灵璧石文化节;今年又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黄淮海地区农资博览会,共吸引客商1290人,签约项目113个,签约金额108.5亿元。宿州快速发展的形象、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展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轻商观念长期存在,市场建设培育不力

近年来,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但我市一直没有配套的实施意见,支持性政策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招商引资流通项目在土地供应、财税优惠、任务考核、奖励政策等方面与工业项目有较大差异。市场建设培育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原有的工业品市场、联络街干货市场等有的不复存在,有的已萎缩殆尽。

    (二)流通规模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

2006年全市商贸流通在全省居第11位,落后于比我市人口少的亳州、滁州等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超过4万户,但年销售过亿元的仅5家,其中3家为烟草、石化企业。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仅23家,主要集中在烟草、石油、食品、图书、医药等系统。

    (三)网点规划滞后,网点布局不够合理

《宿州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于2006年3月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此前商业网点建设处于无序状态。现有和在建的17个综合和专业市场分散在城区的不同方位,没有形成市场集群和市场带,建设重复,经营雷同,专业特色不明显。商业设施建设预留地得不到保证,沃尔玛、家乐福、徽商集团等一些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均把宿州市列为近期重要的发展区域,多次来我市进行选址考察,但是规划中较理想位置,或在开发商手中,或因拆迁难度大,项目进展十分艰难。

    (四)新型业态发展缓慢,流通现代化程度较低

十年前,我市建起第一家连锁超市,但十年来,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缓慢,至今全市没有超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更没有大型卖场和购物中心;连锁超市除苏果外,均为地方自主品牌或加盟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县(区)政府都要建立流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流通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经济评价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商业发展方向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强内贸”的要求,从强配备县区内贸领导班子,尽可能增加人员编制,努力培育一支勤奋、高效、开放、务实的商务队伍。

    (二)强化规划引导。《宿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已于2006年颁布实施,但在执行规划的力度上必须加大。要进一步明确市商务局统筹负责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宏观管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凡建设、设立大型商业网点的,必须由市商务局组织专家进行事前论证分析,形成可行性意见后再由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场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矛盾逐渐凸现,建议聘请专业规划编制单位和专业人士结合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对我市的商品市场特别是城区市场建设进行高起点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市场建设。在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要给商业网点充足的预留地;要加强规划的约束力,凡规划为商业用地,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其他建设,确保商业网点建设与城市同步发展。

    (三)加大对流通业的支持力度。市政府近期将出台流通业发展支持政策,今后在流通业发展的资金、土地、税费等方面,要给予工业项目同等待遇,引导和鼓励流通业发展。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对流通业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在招商引资中将商贸流通项目与工业项目一样对待,在优惠政策、项目用地、任务考核等方面同等对待,市政府对外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应把流通项目列入内容。

    (四)引商兴工,工贸联动,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借鉴义乌、临沂的经验,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积极实施引商兴工、工贸联动,促进工商业快速发展。要依托现有市场和资源优势,建设高标准加工园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经营产品在本地加工生产,形成产业链,打造出集设计、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产地型市场,增强市场的竞争实力。

    (五)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快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以此推动我市两个“60”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一方面大力发展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无固定地点销售等业态;另一方面在日用消费品批发、生产资料流通等领域,引导新型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探索。鼓励市场经营者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经营能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内外名优商品进场设立经销、代理机构;引导专业市场适应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经营者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网上交易,实现传统交易与电子商务的接轨;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和发布有关商品品种、价格等信息,为市场经营者服务。继续办好中国灵璧石文化节、黄淮海农资商品交易会,以会展促进市场加快发展。

    (六)进一步优化流通业发展环境。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商贸流通业发展支持政策,取消商贸流通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税收、资金流通等方面与其它产业的价格差异,努力缔造产业间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在保证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环保、城管等执法部门对商贸流通业应积极推行联合检查,严禁乱收费,以进一步优化流通业发展环境。

 

 

                                                                                                      组长:张忆秋

                                                                                                      成员:唐维骥  刘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