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16年第1期
2016年08月09日

  关于亟待健全极寒天气供水应急处置机制的建议

  1月19日以来,受极寒天气影响,我市气温骤降-10℃以下,城区新旧居民生活小区、门面房、单位等相继出现水表、水管、消防栓冻裂情况,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也使部分市政设施受到损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区已更换水表一万余块。本次冻灾虽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但是也反映出相关部门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还不细致,应急举措还有欠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30年的最低温,普通市民一般没有经历,也没有预料到低温给予生活供水带来的不便与后果,没有对水表及供水网管防寒保暖的基本常识。如果供水公司能够在这次降温开始前,配合气象部门提前通过网络、电视、微信、小区公告等多种形式,更为广泛地宣传低温天气供水网络保护与使用的正确方法,提醒市民提前做好防范的话,那么大规模的爆表以及管冻就不会出现,至少会大大降低其机率。

  二是基础建设仍有欠账。虽然这几年已经开始进行居民小区“一户一表”供水改造,但还有许多旧小区仍然是旧管道、旧水表,粗放式管理。供水部门在安装水表时缺乏防灾意识,购进水表抗寒性能不强,也是大量水表被冻坏、冻裂的主要原因。同时,供水系统定检机制还不完善。通过本次寒潮市民维修管道时发现,一些小区,特别是老城区小区水表箱严重老化,地下安置池成了垃圾污水池,有的水阀开关损坏,水表安置池天井盖破损。这些也透露出供水公司未能对供水管网定期检修的问题。

  三是供水系统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市民网管破裂后,拨打维修热线,长期占线;或电话接通后,答复不清,推诿延迟。因需维修的用水人数较多,大多报修电话需要在一天或几天后予以落实。这些问题反映了供水公司服务应急机制亟需健全。

  相关建议

        根据气象部门预告,春节前后,全国还将有大范围的降温,极寒天气有可能卷土重来,为避免广大市民和单位再次受到损失,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应急预案。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在预案中要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快速反应平台,实施分级分类对策。每年冬季来临之前,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小区物业管理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有关人员要深入单位、深入居民区做好监管工作,必要时政府可以花钱买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动员引导民众做好消防栓、水表水管的保温工作,同时要教会居民一些在极寒的天气状况下简单易行的水管、水表防冻知识。

  三、优化升级供水设施。供水部门要引以为鉴,从这次极寒冻害中汲取教训,认真研究水表、水管、消防栓的防冻保温工作。新装水表要考虑抗低温的因素,质量上要提高一个档次,同时有效做好公共供水设施(消防栓)的保温工作。在更换冻坏水表时,要考虑群众的感受,主动承担一部分更换水表费用。

  四、政府应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发声”。类似的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主动做好回应公众质疑、稳定公众情绪工作,及时将政府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向社会发布,既可赢取公众对政府的理解、信任,又有利于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