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
为做好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进一步发挥提案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凝聚共识职能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政协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细则》,即日起开始征集提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精心选题
提案选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市政协提案委编印了《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案撰写参考选题》(见附件),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可选择适当角度,自拟题目,撰写提案。鼓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市政协各专委会、界别、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积极提交集体提案, 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提案,不断提高集体提案质量。同时,了解掌握本单位、本界别委员个人提案情况,强化内部提案整合机制,减少内容重复提案。
二、深入调研
提案者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自身和界别特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提案内容客观真实,所提建议准确具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认真撰写
撰写提案时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案内容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一事一案,做到反映情况实事求是、表达问题客观准确、对策建议明确具体。提案内容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提案须题目明确,格式规范,提案者姓名及联系方式准确无误。
四、规范提交
会议提案均采用在线提交方式,通过政协宿州市委员会网站(www.ahszzx.gov.cn)“智慧政协”提交,或将提案电子文档发送至提案委员会邮箱(wszzxtaw@163.com)。委员个人提案不必再同时提交纸质提案。政协各参加单位提出的集体提案,需提交电子版和纸质提案;纸质提案要格式规范、联系方式清楚,统一打印在A4纸上,经该组织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后(界别、小组由组长签名),送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或大会秘书处提案组。本次会议提案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下午5:30。
五、有关要求
(一)提案有以下情形不予立案: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进入司法诉讼以及仲裁程序的;涉及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审查和调查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属于学术研讨的;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宣传、推介具体作品、产品的;指名举报的;内容空泛、没有具体建议或者一案多事的;超越本市职权范围的等情况。
(二)本次会议提案提交截止时间以大会公布的时间为准,在此之前提交的提案作为大会提案,之后提交的提案作为平时提案处理。
(三)未予立案的提案,市政协提案委将及时反馈给提案者。所提意见和建议视不同情况以委员来信或社情民意等方式送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或参考。
(四)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提案者应积极参加承办单位组织召开的提案办理面商会,提出有针对性的协商意见。
(五)提案者在收到提案答复函后,对提案答复是否满意或有其他意见建议,请及时在提案办理系统反馈情况。
联 系 人:蒋晰同
联系电话:0557-3052997 18225572788
邮 箱:wszzxtaw@163.com
附件:1.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参考选题
2.提案分类
宿州市政协办公室
2025年1月3日
附件1
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参考选题
一、经济建设方面
1.壮大“5512”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持续开展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助力做强四大重点产业集群
3.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4.打造皖北新材料产业集群
5.大力培养绿色食品头部企业
6.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7.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8.因地制宜,倾力打造我市特色产业集群
9.用好“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引资新模式,力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10.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行动
11.持续开展“徽动消费,乐享宿州”等主题消费活动
12.扎实开展“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参与组建“徽派企业”联盟行动
13.力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14.努力构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15.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16.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杭宿结对合作帮扶
17.高质量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18.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
19.持续推进跨区城交通体系建设进程
20.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21.统筹推进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22.激发中小型民营企业活力
23.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4.让低空经济成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25.高质量建设一轮“四好农村路”
26.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建设江淮粮仓
27.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8.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种业科技谷”建设
29.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强精深加工,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0.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31.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政治建设方面
32.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33.推进党的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34.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35.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
36.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
37.推进“平安宿州”建设
38.加强法制政府建设
39.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40.开展对村级班子的巡察工作
41.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三、文化建设方面
42.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43.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4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5.发展全域旅游
46.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行业
47.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
48.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大运河国家公园(宿州段)建设
49.推进大运河遗产文化产业带建设
50.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
51.推进孝文化、白居易文化、古运河文化等研究,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2.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建设书香宿州
53.推动婚嫁移风易俗,遏制高价彩礼
54.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55.立足宿州文化底蕴,打造更多展示宿州新形象的文化精品
56.持续实施“人才归宿”行动
57.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职教体系
58.完善与苏浙沪人才双向交流体制
59.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60.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61.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62.加快推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
63.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64.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
65.加大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
66.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我市医疗水平
67.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68.推进全城文明创建
四、社会建设方面
69.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70.积极培育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71.深化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合作
72.重点解决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
73.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74.统筹抓好教育养老、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生态环保、青年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
75.健全区域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和重大灾害高效应急响应保障机制
76.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增强网络治理能力
77.开展物业管理“六大专项行动”,提高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
78.不断完善“城市大脑”生态体系
79.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纠纷
80.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工作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81.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推动各类环保突出问题整改
82.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8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84.加强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管控,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
85.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86.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87.严厉打击跨区域倾倒危废行为
88.强化河湖长制,积极创建幸福河湖
89.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90.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
91.扎实做好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区治理
92.节能降碳,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空双控
93.大力推动绿色制造
94.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低碳转型
附件2
提 案 分 类
经济建设:经济发展,财税金融,农业水利,工交邮电,
商贸物流
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法律司法,统战政协
文化建设: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出版,
思想道德
社会建设:劳动人事,福利保障,社会管理,城市建设,
城市管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