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摩埇桥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听取工作情况通报后,埇桥区政协主席徐苏北感叹有“四个没想到”,即:目前受理案件数量居全省之最令他没想到;信息化建设亮点纷呈全省一流令他没想到;综合审判大楼智能化管理系统高端完备令他没想到;法院各项工作及队伍建设的规范管理程度之高令他没想到。
近日,埇桥区政协召开九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主要议题是观摩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听取区人民法院工作情况通报。当天下午3:00,区政协主席徐苏北,副主席陈瑞培、王健、姜涛、梁书明,秘书长李建家等一行来到区人民法院新近投入使用的综合审判大楼,一探“智慧”法院的奥秘所在。
在区人民法院院长凤良龙的引导下,主席会议成员及列席人员先后来到便民“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科技化审判法庭、执行指挥中心、数据中心机房、监控中心等处。电子显示屏上不断切换的画面、持续滚动更新的数据,让与会者印象深刻,有如经历了一场信息化的“头脑风暴”。大家边听、边看、边走、边议,切身感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给司法工作带来的独特魅力。
主席会议听取了凤良龙院长2015年工作情况的通报。区人民法院细致周到、便民利民的举措,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和细节布局,使得参会人员纷纷点赞,大家说感受、谈想法,踊跃发言。
“区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让我充满惊喜,庭审现场采取微博直播,使法院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让群众把公平正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政协常委尹超发言。“网上预约立案、远程视频接访、电子签章、电子阅卷,区法院领导班子把数字化技术融会贯通到各项工作中,今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王健副主席谈了他的感受。“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重要作用,力求在诉前化解纠纷,这样既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也减轻了群众讼累。”刘引建常委建议。“随着立案门槛的降低,案多人少的矛盾尤其突出。每次开庭前的调解,面对情绪激动当事人的耐心调处,加上法官办案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机制的推行,导致法官职业风险大、工作压力大……”区政协副主席、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瑞培谈到了目前法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位在审判一线奋战了20多年的女法官用“辛苦、辛劳、心酸,血水、泪水、汗水”这样几个词诠释了基层法官如何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心路历程。
窗外万家灯火都已点亮,主席会议的现场仍然气氛热烈。区人民法院对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不仅起到了改善法官形象、提升司法能力的作用,同时强化了其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
徐苏北主席在会议结束时表态:明年区政协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新的突破点,主动适应新常态,把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规范机关管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以及促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希望区人民法院借助信息化这一载体,积极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智慧型法院,为埇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