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2016年01月22日

  1月21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分成若干讨论组,围绕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道巨变、话发展、谋未来。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实在,部署任务切合实际。报告在精准总结过去一年及“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将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推进县域经济上台阶、提升城市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扩大改革开放步伐等作为重点方面加以阐述,描绘了宿州加速崛起、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在分组讨论中,委员们踊跃发言、坦陈己见,会场气氛热烈。丁杏灿、谢颖峰、连琦等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充实,顺应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期待,明确了对政府未来工作的新要求。

  陈韵、葛浩、祁彦启等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思路明确,措施详尽,既适应发展趋势,又契合我市实际。建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设立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创新长效机制,把相关政策用好用实。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各项制度,实现地方和企业共赢发展。王守场、王好农等委员建议,政府应更多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出台更多利好政策。

  董靖华、刘明亮、丁杏灿等委员表示,创新、人才等在推动区域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我市由人力资源大市向技工资源大市转变,应建设人才高地,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在培育、留住本土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外地优秀人才,打造形成一批有干劲、有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

  沈志刚、陈月芳、白国友、王振平等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不少篇幅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体现了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注和努力。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框架拉开,“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治理如火如荼展开,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大有改观。建议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有计划地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民生问题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很多委员在发言中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深入推进33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办10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主动作为、执政为民的精神。下一步要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民生需要,多谋民生福祉之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推动创业就业,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委员们在讨论中还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各抒己见。戴永生、王志强、王田等委员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到要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立意高远,描绘的“十三五”宏伟蓝图让人信心满怀,希望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让项目尽早落地、落实。

  分组讨论中,委员们还纷纷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见。史敦文、陈曙光等委员表示,应加快推进教育园区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张晓东、陈若梅、李琳杰等委员建议加强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给众多文艺工作者提供广阔平台。丁勇委员建议完善医院内部机制,打造平台,形成多学科汇聚的团队,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委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结合实际,找准切点,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助力开创“实力宿州、活力宿州、和谐宿州、幸福宿州”建设新局面。

  (记者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