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通讯2013.13
2015年01月29日

 

【本期要目】

史翔市长在市政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刘晓云主席在市政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史翔市长在市政协四届三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13年7月29日)

 

    非常感谢市政协对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刚才几位委员就进一步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发言,听后很受启发,很多意见非常具体,说明调研得深入细致,提出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对下一步的建议有可操作性,完全符合宿州实际。对这些材料,希望市美好办和相关单位要认真研究,梳理出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专题常委会将听取汇报。

    一直以来,各级政协组织紧紧围绕全市发展的大局,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民政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位置重要,作用独特。支持政协建设和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坚持重大问题主动与政协协商,加强与政协日常的联系沟通,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我们将强化民主意识,欢迎监督、支持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在知情、沟通、反馈等各个环节上,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三是要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继续坚持每半年向政协通报一次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提案、建议的办理,认真制定落实方案和措施。四是要积极帮助政协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市经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富有成效,很多委员和一些政协领导到美好乡村示范村调研以后,看到村庄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受震动、非常高兴。

    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只是刚开始、刚起步,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我市作为传统农区和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就是要先做点,再串点成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后连线成面。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将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初步解决了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问题,那么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还需要30年以上。抓好美好乡村建设,就是为今后30年工作打造起步平台和切入点。30年后,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具备雏形后,统筹城乡进一步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美好乡村建设,就是实现“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这三句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市、县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形成了千帆竞发的良好氛围。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群众积极配合、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最近,市政协部分委员到萧县费村等地调研,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美好乡村的拥护和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好的地方,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群众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灿烂的笑容,这对我们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具有极大的鼓舞,充分说明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顺民心、合民意的最大民生工程。

    美好乡村建设不只是村庄建设这么简单,它是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既要解决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又要为工业化提供支撑、为城镇化提供保障。一是通过农村土地整治,集约整治多溢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宿州过去城区只有4平方公里的面积,而现在建城区面积已达到7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未来发展将达到210平方公里。城市急剧膨胀所需的建设用地,就是要通过美好乡村建设腾出来的用地指标,支撑城镇化建设,县城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二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切实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农民经过培训后,掌握一技之长,进入园区、鞋城、企业就业成为产业工人,为工业化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总之,美好乡村建设是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和平台,是中国和宿州未来发展的重要“牛鼻子”。今年市政协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调研重点,提出了很多有见地、有价值、有意义的意见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必将对全市美好乡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结合实践、推出特色,与六个方面相结合:

    一是美好乡村建设要与提高农民未来生活品质相结合。省里提出“11+X”,这是硬件建设,是必须建成的,如幼儿园、养老院、道路、绿化等等,X是自选的,市里明确提出了要解决最核心的上下水和环境卫生问题。自来水不建,没有干净水,美好乡村建的再好也不行;上下水管道、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不建立起来,建设的中心村过不了三年时间,又将回到了原来的状况;环境卫生问题,如果没有固定工作人员,只是配备一些垃圾箱、垃圾车、运输车等,不到一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就会回到从前状态。我们花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美好乡村,又将回到过去的“脏、乱、差”原状,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二是美好乡村建设要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宿州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按照市里要求,新建的美好乡村示范中心村必须要有1个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现代产业联合体由三部分构成:一要有现代农业企业;二要有若干家庭农场;三要有数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刚才同志们说的“一村一品”、“一村两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超过“三品”。一个村庄几千人,搞三个以上特色产业,就不是工作重点。比如,10个自然村建成一个中心村,土地流转后要么从内部培养,要么从外部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如萧县费村引进了几个企业,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支撑,大力打造现代农业联合体,取得积极成效。每个中心村都要有特色产业,培育几个联合体,发展现代农业。中心村不仅村庄要美,还要有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一定要与村庄实际相结合,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农民就有了土地出让金收入、打工收入、转移支付收入等。农民收入增加后,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三是美好乡村建设要与农村改革试验相结合。宿州作为全国24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开展生产关系改革试验。我市的农村综合改革要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人地挂钩,先占后补。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初步确定我市为土地改革人地挂钩的试验区,这在全国是唯一的。什么叫人地挂钩?比如说在埇桥区灰古镇,在某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进行美好乡村建设,几个自然村撤并建设一个中心村,原来是不能先建的,现在国土资源部已经允许我们先占后补,建一个中心村占地50亩地或者100亩地;不然拆掉旧村庄以后,老百姓就没地方可住。过去不允许先占后补,现在可以了,新村庄的建设占地叫先占后补,三年补齐。二是土地指标可以在市内交易。按照埇桥区的情况,以建一个5000人左右的中心村为例,通过土地整治,至少能溢出500-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溢出的土地指标交给开发区、鞋城等产业园区使用,产业园区每亩地给中心村12-15万元,1000亩地就是1.2-1.5亿元,1.2亿元建一个5000人左右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足够。不仅如此,还能够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老百姓房屋建设。据测算,如果有1.5亿元建一个5000人左右的中心村,那么老百姓平均每户住新房,只需付现金2-3万元,这是在埇桥区,如在灵璧县、泗县成本会更低,这就是人地挂钩的基本含义。如果这条路能走通,我们新村建设的土地指标就有了,工业化园区建设土地指标有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也有了,这对于宿州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农民保障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农民保障问题,比如在户籍改革上,允许失地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可以有两个户口,农村户口保留,城镇户口也保留。简单地说,要逐步提升拓宽农村改革的范畴,让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得到实惠,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美好乡村建设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部长在灵璧县搞了一个扶贫开发项目,把一个贫困村庄情况逐一摸底、登记造册后,然后投资几百万元建设一个蔬菜园区,容纳100个个蔬菜大棚。100个蔬菜大棚建好以后,每个棚就交给一个贫困农民种植,县里农技、农业相关部门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指导帮助他们销售。这样以来1亩蔬菜大棚,基本上就可以帮助1个贫困户脱贫致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比方说集约出来500亩土地,可以预留100亩公共用地,其中50亩留给村集体出租,增加集体收入,有效解决清洁工工资和村庄建设的后期管护费用等,这是构建长效机制的保障;还有50亩土地,就是财政拿一部分钱,再贷一部分款,建蔬菜大棚给一些贫困老百姓,作为扶贫开发项目。

    五是美好乡村建设要与农村社区(农村社会管理)相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过程是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的过程。比方说,有的村庄,派出所要及时开展中心村集中人口的登记工作;有的地方进行社区建设,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把农村社区建设得更标准、更宜居,安全指数更强,生活品质更高。美好乡村中心村建好后,社区管理要及时跟进,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管理的作用,增加农民安全感,让广大农村百姓生活得更安全、更有尊严。

    六是美好乡村建设要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要把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完善、加强基层“两委”班子建设的过程。对那些群众不拥护、没有政绩、没有能力担任“两委”班子的成员,要坚决进行调整;同时,对于那些能力强的、群众拥护、政绩突出的,像萧县费村的 “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可以让其多兼任几个中心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原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在萧县费村调研以后,到省里开会每次都说,费村里的村支书非常能干,让他多兼几个村支书,给他多发几份工资。有的大企业家为什么能够下面能管好几百个企业,而有的企业家就管3-5个企业,还是会倒闭,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能者多劳,待遇跟进。有的村干部,与民争利,鱼肉百姓,组织部门要进行调整。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也要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在市政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刘晓云

(2013年7月29日)

 

    市政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预定议程,就要圆满结束了。为开好这次会议,会前市政协成立了20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邀请专家咨询,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成果,为开好会议打下了良好基础。上午,我们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各专题调研组围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刚才,会议原则通过了《政协宿州市委员会关于大力推进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案》。会后,请市政协办公室和研究室要综合会议研讨情况,认真吸纳与会人员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把专题调研报告修改好、完善好,并以常委会议建议案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书记张曙光同志亲自给市政协交课题、压担子、下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史翔同志携在家的副市长专门到会听取协商意见,并对市政协组织的这次专题常委会和委员们的建言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美好乡村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我认为,这次常委会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选题准确。建设美好乡村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宿州加速崛起作出的战略决策。政协具有位置超脱、智力密集的优势,有能力、有条件对这一课题进行跟踪研究、建言献策,为加快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这次专题常委会把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协商议题,完全符合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找准了协商议政的结合点。二是调研深入。各县区政协、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动承担课题,深入一线、组织座谈、实地考察,全面把握了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客观现状,分析了优势和潜力,总结了成就和经验,发现了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对策和举措。三是成果丰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各课题组召开了调研组成员会议,集思广益、深入思考、充分论证,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20个调研组提交了27份材料,充分体现了常委们心系大局、关注发展的履职情怀。下面,结合这次常委会主题和同志们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选择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此次常委会议题

    主要是基于以下五点考虑:

    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部署。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美好安徽战略部署的重要基石,也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农村实际情况,推进加速崛起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先后到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考察,重点学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的经验做法,通过召开动员会、领导小组会、举办培训班、出台考核意见等,就这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举市体制,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强力加以推进。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是发展现状有需要。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协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关键阶段。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无疑是实施“四化同步”战略的有效抓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是广大群众有期盼。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逐步解决吃饭、穿衣和住房等基本问题后,逐步转向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质量,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顺应广大群众期盼的重要举措。

    四是新农村建设自身有需求。2006年我市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以“百村十镇示范工程”为抓手,有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市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等。这次建设美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延续,是理念、内容和水平的深化和提升。

    五是政协有责任。建设美好乡村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上下齐心、各界参与、人人处力。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在促进美好乡村建设方面有条件、有优势、更有责任。这就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结合点,积极主动地争做美好乡村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参与者。

    总之,这次常委会议就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专题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出智出力。同时,政协工作只有把着力点放在全市经济工作的主线上,才能与党委政府工作同频共振、富有生机,也才能进一步体现政协价值、提升政协影响力。

    二、怎样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我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内涵上,要准确把握美好乡村建设的丰富性科学性。美好乡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个人理解,建设美好乡村应该是建设新农村的延伸与拓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同步提升的有机过程。具体来说,应具备五个方面基本条件:一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这是美好乡村的貌。破破烂烂肯定不是美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更不是美好,“天蓝、山青、水绿、地净”是美好乡村的应有之义。二要有合理的空间布局,这是美好乡村的形。工业区与居民区相互掺杂,生产与生活功能混乱,也不是美好乡村。只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农村才能称之为美好乡村。三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这是美好乡村的质。美好乡村不是说只要青山绿水,不要生活便捷。美好乡村要让农民跟市民一样,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出行、就医、就学、养老等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四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是美好乡村的本。贫穷的乡村不是美好乡村。如果农民一年到头只能填饱肚子,就算居住环境再美好,也难以称其为美好乡村。五要有和谐的社会风尚,这是美好乡村的魂。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体现不了美好的内涵,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才是美好乡村真正的灵魂。我认为,美好乡村既要“形态美”,也要“内在美”,要形神兼备、美好于形、魅力于心,这才是广大农民群众期盼的美好乡村模样。

    二是在指导思想上,要牢牢把握四条原则。一要坚持规划与建设相互促进。建设美好乡村,前提是科学统盘、精益求精的规划,关键是高质量建设。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适度超前地做好美好乡村规划设计,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集中有限物力、人力、财力,重点打造几个示范片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建设和过程性浪费。二要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村庄美不美,不光要看生态,还要看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是否上水平。要坚持把生态富民、促进发展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同步推进美好乡村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促共赢。三要坚持功能与品质同步提升。坚持内外兼修、形神共塑,既要注重硬件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素质教育等软件建设,促进乡村外在功能和内在品质双提升。四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相互融合。在优化提升生态环境、功能布局、经济发展等共性之美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农村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资源,努力彰显个性之美。

    三是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把握五个重点。一要在顶层设计上用力。要在“点线面”上下功夫,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创造珍珠项链模式。要在“省市县”上做文章,瞄准省内美好乡村前10强,培育一批省内领先、市内一流、县内先进的示范点、标杆村。要在“改迁建”上归好类,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要在“农工商旅”上走新路,以农为主的村庄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切实提高主导产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以工为主的村庄要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以商贸旅游为主的村庄要注重挖掘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乡村休闲度假区、旅游特色村、星级农家乐互动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二要在环境整治上用力。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坚决打赢农村环境整治三场仗,即垃圾污水治理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仗、农村环境长效机制健全仗;专门开展“四整治”,即杆线设置规范整治、生产生活设施摆放有序整治、“牛皮癣”清理整治、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整治。三要在示范建设上用力。各地示范村要敢于对标省外、比肩省内,找准参照系,进一步拉高标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要把精干高效的人才用上去,把优质丰富的资源配过去,进一步强化力量,确保示范村首战必胜;要迅速行动、跑步上场、早见成效,既抢先争得上级的关注支持,抢占有利资源与份额,又要尽快实现乡村面貌较大改观。四要在产业发展上用力。全力做好现代农业文章、特色产业文章、农村服务业文章和全民创业文章,尽快实现美好乡村“房新、村美、人富”追求的目标。五要在管理创新上用力。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积极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使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发展的新风、文明的新风、民生的新风渗透农民心窝。

    三、各级政协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应当怎样做

    具体地说,要强化四种意识,做好四项工作。

    强化四种意识是:

    一要强化机遇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加速宿州崛起进程中一次难得机遇,上级有要求、省市有政策、各方有动力、工作有基础。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大势,牢牢抢抓难得机遇,在加快美好乡村建设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多做贡献。  

    二要强化全局意识。要跳出乡村看大局,紧紧围绕中心,把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放在促进宿州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放在省委支持皖北地区加速发展的大战略中去谋划,放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大机遇中去认知,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凝聚力量、汇聚合力。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要牢记职责、发挥优势,进一步找准本职工作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围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多做研究、多干工作,形成合力、助推发展。

    四要强化服务意识。各级政协组织要强化服务中心意识,围绕美好乡村建设履行职能,切实把建设美好乡村作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力引擎,以勤勉之心去谋划,以勤奋之力抓推进,以勤快之举干实事,为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加油、鼓劲、助力。

做好四项工作是: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凝聚共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优势,大力宣传美好乡村的建设态势、重大意义,激发全市人民的热情,形成全市上下关心、支持、重视、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利用《政协简讯》、政协信息、政协网站等自身宣传平台,多层面、多视角对外宣传宿州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广大政协委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推介我市美好乡村建设优良坏境和优惠政策,以此提升宿州整体形象,争取省内外对宿州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参政建言。调查研究是政协建言献策、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这次常委会组织的专题研究,仅仅是开了个头。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持续性、渐进性、动态性的工作,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要持续关心关注美好乡村建设,把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研究深入下去。要继续围绕村庄建设、环境改善、产业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和建立领导包扶机制、探索农村土地转换利用机制、创新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强化统筹推进机制、健全考核监管机制等重要课题,精心组织调研,深入开展论证,不断提出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意见建议。

    三要加强民主监督,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创优环境。为美好乡村建设创造优良环境,是全市上下共同责任。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要勇于担当职责,努力为改善美好乡村建设所需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等讲真话、献实策。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运用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平台,发挥政协委员中各类监督员的积极作用,反映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部门工作效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推进提速。

    四要积极投身实践,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建功立业。政协委员中人才济济、各有所长,要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展现才智、建功立业。有的委员在相关岗位上担负领导责任,要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好引导作用;有的委员本身就从事“三农”工作,要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好示范作用;还有不少委员有经济实力,也有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回报桑梓的意愿,要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积极投入,发挥好带动作用。总之,希望大家要勇挑重任、身体力行,努力做推动宿州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

    各位常委、同志们,美好乡村建设既事关全局、又惠及民生,政协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为推进宿州美好乡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