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潜能
2023年05月31日

充分挖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潜能

(市政协常委、民革宿州市委会副主委  刘玉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我市乡改镇的基本完成以及全面放开落户政策的实施,当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红利已基本用尽,城镇化后续发展潜能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还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亟待健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二是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还不到位。城镇产业不发达、产业链不完整,适合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岗位少。城乡政策规定和保障水平有差异,养老保险转续还存在一定困难。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资源不足,农业转移人口享受比例较低。三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不强。调研中了解,不少农业转移人口虽然到城镇居住或生活,仍存在“进城失地”的顾虑,不愿将户口迁到城镇。

当前,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突破的重要任务,亟需进一步挖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潜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机制。建立“统一采集、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的农业转移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数据信息部门互通共享。规范统计口径、标准和方法,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及时落实激励措施。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政策和权益保障宣传力度,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期待。

二是加大就近就地城镇化推进力度。深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承载空间,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纳入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县给予激励和资金奖补。针对一些县级财政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市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倾斜支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加快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内农业人口整建制转为城镇户口步伐。推广萧县新型社区建设经验,统筹做好乡村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加快实施“村改居”。

三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就业。以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为目标,依托就业帮扶车间,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就近就业渠道。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用工信息、快速对接、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多元化服务。强化对用工单位签订和履约劳动合同、人员工资发放、社保基金缴纳、劳动伤残保障等方面的监管,切实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劳动就业权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增收能力。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继续享有合法土地权益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健全区域以及城乡之间社会保障转移接续体制,方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生活。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将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畴,让具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政策,把灵活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