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16年第35期
2016年09月07日

  关于留住乡村教师的建议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使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中国新闻网 7.11)

  然而,一直以来,公务员招考热有增无减,而教师流失现象却越来越来重。要真正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还需要全方位发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

  乡村学校地理环境偏远,生活条件差,课业负担重,较之县镇学校工作与生活都面临着诸多不便,要想留住教师,就必须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县镇教师工资水平拉开一定的档次。如我们作为皖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新任特岗教师月工资也只不过二千元左右,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如此微薄的工资收入要想买房、买车、成立家庭、抚养孩子,显然十分困难。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且与城镇教师工资保持较大的差距,不仅可以稳住新任教师群体,而且亦可以吸引一部分家庭没有负担的老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现区域教师的反向流动。

  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

  近年来,各地新招聘的乡村教师大多实行的是省考模式,应考群体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新任教师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来到异地从教,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因而,改进乡村教师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安居乐业,应当是各级政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这给乡村教师服下了一剂定心丸,但是,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毕竟是一项长远规划,覆盖面还需逐步扩大,当前,在没有条件落实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拿出一定专项资金,通过租借民房以及校舍改造等方式,为乡村教师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是进一步营造适宜环境,助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乡村学校规模小、教师少、管理不到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不容乐观,以至于影响了教师的职业信念。因而,在关注乡村教师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激情、有理论的优秀教师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引领学校科学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要在县域层面、区域层面,统筹规划,上下联动,校际合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区域教育科研联盟,通过丰富的教研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交流等形式,活跃校园气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通过系统全方位的优化管理,为乡村教师创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