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 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杨玉洁常委代表民建宿州市委会的发言
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民建宿州市委深入调研,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一、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影响持续发展。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降低融资成本,贷款条件要求较高,严重影响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二是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信托融资门槛较高,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备融资条件;三是担保机构少,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能力有限;四是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加之部分民营企业诚信意识较差,财务管理不规范,造成金融机构更加“惜贷”;五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土地使用证,无法用土地抵押融资。
(二)争取用地指标难,影响项目推进。一是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我市每年用地计划指标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深受影响;二是办理土地报批、土地证费用较高,时间较长,加上有关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民营企业办土地证很困难。
(三)企业普遍用工难,引进高级人才更难。一是企业给工人工资低,留不住工人,年轻的工人大多数到沿海打工;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不给工人办理保险或者只给工人办理工伤保险,满足不了工人的需要;三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满足不了高级人才的要求,很难请进来,留得住;四是党委、政府对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落实具体政策上做的很不够,没有营造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良好环境,我市的各类人才大量外流。
(四)企业税费负担重,制约经济发展。一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业务往来不开增值税发票,税收不能抵扣,造成税负加重;二是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税务部门返还给企业的奖励,到地方财政后不能及时返还到企业;三是企业税费负担目前仍然相对较高。
(五)传统民营企业规模小,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较大。当前,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低、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同时受经营者素质、技术研发能力等限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少数企业因环保原因被迫停产。
(六)落实政策不到位,发展环境不宽松。企业负责人认为政府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支持、 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信用建设、加强财产保护、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享受其它所有制同等待遇、加强政策指导、改进监管方式、营造舆论氛围、完善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没有做好,政府部门落实各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到位,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制约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并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把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额度纳入考核,帮助民营企业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其次,政府要扩大各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提高担保额,降低担保费用和担保门槛,为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再次,鼓励成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另外,政府要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降低融资成本。
(二)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解决用地难题。首先要通过对塌陷区、空心村、荒坡地、闲置土地、低洼易涝农田的进行整治,置换出建设用地指标。其次通过建设美好乡村置换出建设用地指标。再次,对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检查清理,对只圈地不建厂二年以上的,坚决收回土地。
(三)政企合力,解决企业“用工难”。民营企业要提高职工待遇,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办理各项保险,并不断培训职工,提升职工生产技能,提高劳动效率,使职工留得住,安心工作。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并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重视培养本土人才,并留住人才。
(四)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服务型政府和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本着“审批少、服务优、效率高”的原则,建立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高效行政运行机制。坚持政务公开,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严格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严禁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
(五)转变落后观念,加快构建现代企业。民营企业家要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提升素质,树立效益优先、质量优先、环保安全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强技术改造,加大技术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破除个人专断、家族管理的思维定势,推进制度创新,促使企业股权从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六)严格落实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发展。要在加大财税支持、减税降费、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信用建设、加强财产保护、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享受其它所有制同等待遇等方面认真做好工作,进一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