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萧县政协
2025年01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借“六尺巷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基层治理的方向,丰富完善了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六尺巷工作法”。当前,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我市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足。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重视不够、理解不深、投入不足,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作为“硬任务”来落实。一些党员干部参与属地村(社区)网格治理积极性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是基层治理能力还不够强。村民自治发展不均衡,村规民约普及率不高,执行力和约束力不强。有的地方法制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道德讲堂作用发挥不明显,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意愿较弱。

三是多元参与格局尚未形成。基层治理队伍总体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知识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不够通畅、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偏少,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等培育发展还不够完善。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持“党建领事”,把稳基层治理“方向标”。加大“六尺巷工作法”学习运用力度,将其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熟练掌握基层治理方式方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议事协调机制,推行“主题党日+群众说事会”制度,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全流程跟踪督办。深化“党建+基层治理”,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推行“多网合一、多员合一”,让诉求在网格实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二是促进“礼让和事”,涵养基层治理“正能量”。大力弘扬“六尺巷”所蕴含的包容、礼让、谦和等文化精髓,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群众行为。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村民优秀事迹宣讲会,持续开展“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推广乡村治理“红黑榜”,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家训家风、生活礼俗教化作用,弘扬崇德向善新风,着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引导“群众说事”,搭建基层治理“大平台”。推深做实“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大力推广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民主自治形式。灵活运用文化广场、群众院坝、田间地头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干群夜话”“围楼夜话”“物业大家谈”等活动。积极推广运用灵璧县“灵你同行·齐参与”乡村治理模式,优化协商议事流程,提升协商议事质效,做到“众人的事情商量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四是推动“多元解事”,共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总结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典型案例,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从善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党员、“五老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聘一部分调解员或工作人员,充实调解力量。依托综治中心设置社会组织培育和工作场所,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浓厚氛围。